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:学林网 发稿日期:2025-09-30
三叉神经痛是比较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,典型症状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,出现短暂、剧烈、反复发作的疼痛,发作间期通常无痛。疼痛如电击样、闪电样、刀割样、针刺样或烧灼样,剧烈难忍。笔者运用毫火针治疗此病疗效较好,特总结一例验案如下。
姜某,男,52岁,2025年7月8日就诊。主诉:间断右侧面部发作性疼痛2年余,加重半个月。患者2年前始发右侧面部放射性疼痛,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,给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,平素控制尚可。半月前右侧面部疼痛骤然加剧,口服卡马西平无效。疼痛呈持续性,无法缓解,导致张口困难、不能进食,且疼痛影响睡眠。为求进一步诊治,前来门诊。刻下症:表情痛苦,言语少,病情由其姐代诉。右侧面部口角处持续性疼痛,张口受限(无法张口),进食困难,夜不能寐。观舌象不能配合,脉沉。
西医诊断:三叉神经痛(下颌支)。
中医诊断:面痛(瘀血阻络证)。
针刺处方:毫火针治疗。取穴以局部阿是穴(痛点)以及患侧翳风、下关、颊车、颧髎为主。行火针点刺、速刺法。配合远端合谷、太冲、血海、足三里等穴,常规针法疏导气机。部分痛点或血络明显处辅以刺络放血少许。
火针2次后患者可轻微张口,基本可正常交流。5次治疗后,患者疼痛显著减轻,表情趋于自然,已能正常张口,恢复正常进食功能,睡眠恢复正常。巩固治疗5次,每3日1次,后随访未再复发。
按 患者病程长达2年,初期卡马西平有效,但近期失效且疼痛性质转为持续性剧痛,提示病邪深入经络。久病必瘀,气血运行严重受阻,瘀血痹阻不通,“不通则痛”加剧。疼痛固定、持续不缓解,皆为瘀血内停之象。该患者疼痛部位在右侧口角处,属于面部三阳经(尤其足阳明胃经)循行区域。经络气血瘀阻严重,导致经筋失养、拘急挛缩,故张口不能、进食困难。剧痛及功能受限严重影响心神,故夜不能寐。
毫火针是在传统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,与传统火针相比刺激量较小、感染风险低,同时兼具火针的温通之力,可借火助阳,以热引热。针体烧红,携热量刺入穴位及痛点,能强力温散凝滞之邪气,破除经络中的瘀滞,迅速疏通经络。这种直接的热效应能够加速血液循环,从而改善局部缺血和缺氧的状况。因此,运用毫火针针刺面部局部穴位可有效缓解局部肌肉、经筋的痉挛状态,解除对神经的异常刺激或压迫。在瘀滞严重处刺络放血,具有直接的“泻实”作用,能排出瘀血、热毒等,引邪外出,恢复局部阴阳平衡。
三叉神经痛中医常责之于风邪,此次急性加重,可能与外感风邪或内风扰动有关,引动原本瘀滞的经络,导致疼痛骤然加剧,张口、咀嚼等功能活动严重受限。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,故辅以常规针刺合谷、血海、足三里、太冲以调畅气机,活血祛风。有研究表明针刺翳风、下关可以刺激周围神经末梢,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,调节疼痛传导途径,且翳风、下关位于三叉神经的分布区域,故取此二穴减轻疼痛感。本案患者为典型的顽固性、急性加重期三叉神经痛。中医辨证抓住久病入络、气血瘀滞的核心病机,运用毫火针疗法温通经络、破瘀散结、解痉止痛,故得速效。后续嘱患者避风寒,忌辛辣、烟酒、咖啡、浓茶等刺激性食物,调畅情志,预防复发。(李海燕 河北省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)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
上一篇:滑石,婴幼儿皮肤病的外用良药
最后一篇